EN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开云体育动态 >

深思•坚持跑步与读书,真正带给你了什么?

2016-08-18 09:32:37
  坚持跑步的力量
  
  跑步与不跑步的人,在每天看来没有任何区别;在每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;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,那就是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分野。等到了10年后再看的时候,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。
  
  那么长期坚持跑步会带来什么好处呢?
  
  越来越勤奋
  
  跑步是一个从懒惰到勤奋的过程,这个过程会让你摈弃越来越多的坏习惯,拖延症也会被治愈。每个坚持跑步一年以上的人,都不会是一个懒惰的人。
 
  
  抗压能力越来越强
  
  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,而跑步的人每天抽出1-2个小时会缓解一天大部分的压力,心情自然会舒畅。身体的强壮,品性的改变也会让一切压力变为浮云。
 
  
  会早起
  
  跑步的族群,不会睡懒觉。因为生活更规律,跑步的消耗会让睡眠更踏实高效,因此会养成早起的习惯。
  
  魅力会增加
  
  由于形体的改变,各种激素的分泌会让美丽值大大提升,因为跑步而得到的自信也会异于常人。
  
  会变成美食家,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强
  
  由于跑步的特殊性,营养需要很高。你没有办法满足太多的饮食欲望,却可以更好的吃一些健康的食品。这些食物反而品相更佳,慢慢通过知识的积累,你也会做出更美味而健康的食物。
 

 

  坚持读书带来的能量
  
  知识,哪怕是知识的幻影,也会成为你的铠甲,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。
  
  知识存在的价值远超过知识本身。
  
  读书可以增加知识,可以增加谈吐的质量和深度。知识就像呼吸一样,吐纳之间,方见人的气质和涵养。获得某种程度上的优越感,而优越感某种程度上又是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,这是读书明显的一个功效。也是相当一部分人想要读书的目的。
  
  读书可以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自我改造和换血
  
  对于相同经历和智力的人来说,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明显的不同,是看书的人透过书本所建立的三观要远比不看书的人要广的多的多。对同样一件事情的看法,往往能透过表象直达本质,并且善于总结。当在家庭、学校甚至工厂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,你没有足够的途径去感悟这个社会的复杂以及人性的善变,而一部基于现实题材的小说,就能打破这种禁锢。而当你真正经历人生中很多事情的时候,你就会对曾经读过的书中的思想进行再次反刍,那个时候,你会更加豁然开朗。
  
 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
  
  如果前面说的还略带功利色彩的话,这条完全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。就像画家沉浸在自己的画作,音乐家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一样,当你真正从心底喜欢读书的时候,拿到一本书,那种如饥似渴,如醉如痴的状态会让你喜不自胜,就像谢耳朵喜欢小火车一样。而且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心灵澄静,不浮躁,不浮夸,遇事不惊,超然物外,像不像坐禅的味道?其实就是这样。
 
  
  对于一个平常不太读书,但又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来充实自己的人来说,很多书,一定是要耐着头皮去读的,哪怕是你觉得“我擦,这都说的神马跟神马啊”也不要丢到一边去,很多大块头的著作就是艰深的,枯燥的,无趣的。马塞尔•普鲁斯特《追忆似水年华》,我从五年前就开始读,读了三次,但是每次都读了三分之一就放弃了。太意识流,或者说太琐碎。但是就是这三分之一不到的内容,在这三年里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,回想咀嚼起来,才慢慢体会到,这书中看似波澜不惊的描写所传达于外的声音,包含着对生命通透理解的金玉良言。
  
  我身边有很多人,大家都很希望每天拿出一两个小时去读一些名家大作,丰富自己的思想,让自己免于世俗的浅薄,但是却鲜少有人能真正做到,绝大多数人没有耐心去看完一本思想饱满的书,直白的说,大多数思想饱满的书,无论是像《红楼梦》或者《百年孤独》这样的小说,还是像《自由的伦理》《乌合之众》这样的政治社科著作,对那些沉浸于电视剧,综艺节目或者娱乐追星的人来说,这样的书通通都是丑陋的老妇。远不如看一本时尚杂志或者一本三流写手的网络小说来的痛快。
  
 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,大部分人是不读书的,少部分人读书,但是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读,真正喜欢读书,看书,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问题的人绝对是少数,少之又少。
  
  但是人作为一个感性与理性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个体。爱好与爱情一样,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,而结果就是最终爱上直至愿意为之奉献一生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从小被逼着背三字经,学钢琴,学画画学唱歌,小时候学的痛哭流涕,大了反而庆幸小时候学会了那么多东西。
  
  所以无论你的初衷是什么,只要想读书,那就去读,读的多了,总有一天你会忘了当初自己为什么要去读书,因为你已经爱上读书这种感觉了。并最终养成习惯,古人所谓“三日不读书,便觉得面目可憎”,此之谓也。
  
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,哪怕确实是健康、正能量的,但也不能以此为标准去衡量别人。可以建议,别强迫。运动也好,读书也好,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决策也好,如果你想要做出一些尝试,希望你不是基于迎合世俗的眼光和标准,而仅仅是忠诚于你的本心,这是靠谱的依据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 编号: 鲁ICP备2021009318号